本篇文章1670字,读完约4分钟

在宝宝们收益率破4、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破5的背景下,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p2p类网络理财产品明显更具吸引力。

《证券日报》记者在查阅部分银行理财主页新闻、访问银行网站后发现,银行理财商品市场比较平坦,产品数量少,各期限产品限额留存,不容易销售。 并且,在季度末、全年、节假日等重要时期购买高收益财富科技商品的理财技术逐渐失效,曾经备受上班族青睐的夜市理财也逐渐失去了人气。

“银行理财收益率不给力 投资者“投靠”P2P”

而且由于自己的很多客户进行了投资,很多银行理财经理都会提到p2p产品,根据他们的表现,p2p产品的用户群体,已经从以前的年轻人扩大到了中老年客户。

收益率下降

银行的资产管理很冷

最近,《证券日报》记者登录某股份制银行理财主页发现,所售理财商品只有5种,同时期限不超过60天,平均预期收益率在4%左右。 随后,记者前往该银行北京市朝阳区某网点进行咨询。 据财务经理预计,近一周发行的理财产品期限多在60天以内,期限较长的产品分别为3年和5年,年化收益率分别为5.5%和5.8%,但需要到银行网点进行购买。

“银行理财收益率不给力 投资者“投靠”P2P”

这位理财经理还告诉本报记者,由于今年已经有4次降息,以前销售额好的一年期的财富科技商品收益率也没有超过5%,上周的销售额不好,所以本周银行没有发售相应的产品。

证券日报记者随后访问了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了类似情况。

由于投资者对最近的收益率不太满意,所以现在首选短期的理财产品。 期限多在3个月以内,收益率通常在4.5%以下,资金的短期闲置可以选择。 此外,还有3年期以上的产品。 既有本公司产品,也有与保险公司合作后收益率上下浮动5.5%的产品。

“银行理财收益率不给力 投资者“投靠”P2P”

随着利率连续下降和水平下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在下跌。 根据普益富公布的统计数据,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8月为4.75%,上周平均预期收益率继续下跌至4.63%。

许多银行的财务经理还表示,目前银行的理财商品销售并不容易,期限较长的理财商品购买群体以老年顾客为主。 还留有各种期限的财产、技术、商品额,随时可以购买。

事实上,受近期股市波动的影响,银行的理财产品也越来越重视安全和稳健,直接或间接参与股市配资的规模急剧缩小,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短期内很难在空之间上升。 另外,对于银行,从9月15日开始央行改革存款准备金审查制度,从现行时点法改为平均法审查,因此银行在月末和季末高峰期没有了高利率存款的动力,投资者在特殊时刻无法购买高收益财产技术商品。

“银行理财收益率不给力 投资者“投靠”P2P”

银行vip吐槽

老顾客的收益率不及新顾客[/s2/]

银行的财富技术商品收益率持续下降,投资者当然不买账。

一位国有大型资产管理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由于最近收益率太低,我的亲戚朋友都不来银行买理财产品了,所以大部分人都转向了互联网金融。

访问期间,记者会见了多家银行vip客户,称产品过期后不再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客户经理尽全力挽留,但无济于事。

一些银行金卡、白金卡持有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吐槽说银行的理财产品在设计上还有些不人性化。 很多产品区分新顾客专用,收益率高于同类产品,但没有推出vip专用,老顾客的收益率有时不如新顾客。 另外,最近收益率太低,所以产品过期后不要购买,打算寻找其他合适的投资渠道。

“银行理财收益率不给力 投资者“投靠”P2P”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网络金融对银行理财商品的影响确实越来越大。 以前是年轻人购买的p2p产品,现在用户群也在扩大,很多中老年顾客也开始转向p2p投资。

今年互联网金融进入高速发展期,各路资本纷纷涌入p2p网贷。 互联网金融不仅在收益率上比银行理财更有吸引力,在产品类型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创新。

如果在部分p2p平台产品过期时选择更新,下一期将可获得1%的追加年化收益率; 一家企业推出婴儿猜忌产品,并且结合期间的体育赛事、娱乐活动等,设定一定的基准收益率(通常8 )以上,在猜忌的基础上多获得1(2)的年化收益率,在投资过程中可以享受游戏。 许多平台主要推动本国企业的控股背景、银行背景。

“银行理财收益率不给力 投资者“投靠”P2P”

当然,不仅仅是收益率,产品的安全性肯定也是投资者首要考虑的,有背景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很受投资者欢迎。

来源:UI科技日报

标题:“银行理财收益率不给力 投资者“投靠”P2P”

地址:http://www.ulahighschool.com/uiitzx/5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