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9字,读完约4分钟
30家机构联合发表了《大数据时代个人新闻保护状况调查报告》
深圳市民大多受到过莫名其妙的手机短信和电话骚扰。 昨天,深圳消委会等30家维权机构联合发布了《大数据时代个人新闻保护情况调查报告》,据调查,只有4成顾客知道智能设备有泄露个人新闻的危险。 另外,顾客表示,泄露最多的个人新闻包括个人通信新闻、个人信息新闻和个人费用新闻。
目前,“互联网加”正在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大数据的挖掘让经营者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亲切的服务。 另外,顾客的个人新闻也大多被经营者掌握,也有新闻泄露的风险。
只有4成的回答者知道智能设备有泄露的危险
为了了解客户对个人新闻搜集、大数据运用的观点、看法,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厦门、深圳等29个省市消协展开了相关网络调查,并发布了《调查报告》。
对于“个人新闻在大数据时代容易泄露吗”的问题,76%的回答者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不”和“无法明确地说”的回答者分别占12%。 另一方面,在“过去1年中,是否发现个人新闻泄露”的提问调查中,52%的回答者认为“有”,约40%的回答者认为“没有”,8%的回答者不明确。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的收集方法更加多样化,智能手表、运动手镯等个人佩戴型智能设备具有将个人健康数据登录到服务器的功能。
调查显示,仅44%的受访者知道有这种风险,40%的人回答“不知道”,16%的人回答“不能肯定”。
根据客户的投票,泄露最多的是个人通信新闻,达到33%;其次是个人信息新闻,为28%; 三是个人费用新闻,占20%; 个人财务新闻以10%排在第四位;个人社会关系新闻第五,约8%; 泄露最少的是个人背景新闻,约为3%。
在个人新闻泄露渠道调查中,被认为个人新闻最容易泄露的是网站,包括EC平台、各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占14%; 其次是手机、pad、智能手表、体育手镯等个人新闻终端的APP,占13%; 三是在汽车领域,例如4s店和电信运营商都达到了12%。 第四,在电子邮箱、微信、qq等通信软件和房地产领域,包括房地产开发商、租赁中介企业,达到11%。
建议:呼吁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
21%的调查者认为对盗窃、转卖和非法采用个人新闻的公司、个人给予严厉打击。
为了维权机关倡导,进一步细化个人新闻保护的法律规定,建立规范合理的个人新闻收集录用制度,新闻、数据的收集录用必须得到当事人的授权。 要进一步加大对非法采集和录用个人新闻行为的处罚力度。
示例
网站服务器的漏洞客户的新闻频率被泄漏
在个人新闻泄露渠道调查中,EC平台、门户网站等各种网站最先受到顾客质疑。 我知道国内很多企业开发的软件平台都有各种各样的安全漏洞。 最近,新闻网站邮箱被泄露的嫌疑更让顾客不寒而栗。
“我不知道骗子是怎么弄到手机号码的。 ’住在南山的杨先生告诉记者,他曾在某知名购物网站购买过一次护肤品,并接到过欺诈电话。 “在电话里,骗子说得很清楚,他说我什么时候买的什么产品,希望商家通过活动来回报利润,并向他报告卡号等新闻。 ”
/ s2/ ]点击了轻信不明链接恶意程序
手机新闻是怎么被偷的? 今年9月,深圳市公安局反新闻诈骗中心公开了例子。 例如,不法分子首先通过非正常渠道掌握客户的名字,然后向手机客户发送链接,在链接中显示“你被指名了。 微信的力矩谁的人均最好? 指名道姓”。 然后,恶意软件将引导手机客户启动“device manager (设备管理器)”,以防止客户成功卸载。 当客户单击“激活”时,恶意软件会隐藏图标,潜入手机中窃取手机邮件和联系新闻,然后发送到指定的邮件地址。
来源:UI科技日报
标题:“微信朋友圈测试游戏易泄露新闻”
地址:http://www.ulahighschool.com/uiitzx/5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