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7字,读完约4分钟
插图:人民视觉
日前,腾讯研究院发布了《网络生态安全报告》。 据统计,截至8月底,全国各地网络运营商共处置读者坏消息147.4万条,微信安全中心仅7月就截获了200多万次谣言。 报告指出,目前网络坏消息传播已经形成了跨平台联动态势,技术工具层出不穷,给打击带来了挑战,公司责任和法律标准有待进一步明确。
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开始实施。 根据新法,捏造虚假危险、疫情、灾情、警察情况,入驻新闻互联网和其他媒体播放,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新闻,故意在新闻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上传播,传播社会秩序。
“新法加大了对制造和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网络谣言的处罚力度,为规制网络秩序传播、惩治相关犯罪行为提供了法律支持。 其意义在于运用刑法的强制力,完善网络
新闻传播环境需要依法治网,依法治国。 从维护个人权益到维护社会秩序,这也是网络谣言治理上的重拳升级。 ”北京冠衡(长春)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文生说。
重拳治谣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谣言蔓延。 人民日报曾经评选出十大网络谣言。 “蛆事件”严重延缓了全国柑橘的销路。 地震谣言导致山西省数百万街头“避难”; 响水县“爆炸谣言”造成4人大逃亡……排名靠前的所有网络谣言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秩序。
我国对网络谣言的治理也经历了走向纵深的过程。 年9月,国家网信办公室确定要求防范网络谣言,近年来,国家网信办公室、公安部等联合治理网络谣言的专项行动不断深化。 散布网络谣言的违法分子受到了法律制裁,传播谣言的网站被关闭了。
年8月,国家网信办公室发布了《即时通讯公众新闻服务快速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对微信等新的社会交流平台上的传播行为制定了确定规范。
年8月,首款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开通,紧随其后的微博、微信辟谣平台相继上线。 作为阻止谣言传播的前沿,谣言排除平台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法治护卫
在完全打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方面,法治的步伐从未停止。 年9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利用新闻网络诽谤等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施行。 这一司法解释也被媒体解释为“网络诽谤新闻被转发500圈处以刑罚”。
在此之前,利用网络制造谣言,故意传播谣言的很多人被逮捕了。
秦志晖(秦火火)、杨秀宇)、立二开四) )通过推特、贴吧、论坛等,策划传播谣言、故意操纵网络,制造牟利,被公安机关拷问。 周禄宝在网上相继发布攻击和诋毁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帖文1.5万余件,对20多个单位和个人进行敲诈勒索。 傅学胜因编造“非洲彦星门”等诽谤中伤的谣言而被判刑。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威说:“这些案件的办案依据都是《刑法》和《两高》的相关司法解释,对遏制日益严重的网络诽谤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s2/ ]治理升级
如果说“两高”年的司法解释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那么此次刑法修正案(九)规制编造和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网络谣言,就是进一步维护社会良序。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表示,这表明罪刑相适应,大体上为打击这类犯罪提供了合规性,更准确地控制了互联网的谣言目标。
“小网络谣言造成了集体恐慌和集体事情,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威胁。 应该上升到刑法的高度,加大打击力度。 ”阮齐林表示,散布谣言者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明知是上述虚假新闻,故意入驻新闻网络和其他媒体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也有可能触犯刑法。
当然,专家认为新法规定的“严重后果”具体指的是那些情况,需要通过司法解释进一步确定。
“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注意区分罪与非罪、该罪与其他罪的界限。 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扰乱社会秩序的动机和目的,否则不构成价格罪。 另外,要准确把握行为人主观上是否“知道”,“知道”包括“知道”和“应该知道”,要严密把握这一点,特别是慎重,具体事件要具体拆解。 ”王文生说。
来源:UI科技日报
标题:“网络前沿追踪:治谣组合拳 靶向更精准”
地址:http://www.ulahighschool.com/uiitzx/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