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field.body}

日前,经济合作与快速发展组织( oecd )公布的年国际学生能力测试( pisa )结果显示,美国“未来希望在科学相关领域工作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为16.8%,oecd各国平均为24.5% 记者随机通过“长大后想做什么”对身边的8个孩子进行了调查。 从小学习乐高课程的一年级孩子说想成为工程师,其他的想成为明星、公司家、设计师、咖啡机等。

“中国学生期望进入科学领域的比例仅16.8%”

“20世纪80年代,成为科学家是许多孩子的梦想,这也是此后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迅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科技职业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研究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感到遗憾。

“中国学生期望进入科学领域的比例仅16.8%”

对此,孙云晓表示:“这是关系到国家快速发展的严重问题。 如果不及早重视和处理,不久我们就会感受到科技人才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巨大的损失。 ”

孩子的年龄越大,想成为科学家的比例越小

成为科学、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是不争的事实。

孙晓表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年末对全国5696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中显示,未来想从事科学相关工作的高中生不到三分之一( 1(32.3 ),比美国和韩国少17和12个百分点,这两个国家的数字分别为49.3% 纵向来看,中国小学生将来想从事科学相关工作的占52.5%,中学生占47.5%,可见孩子年龄越大想成为科学家的比例越少。

“中国学生期望进入科学领域的比例仅16.8%”

在校期间的意愿直接决定了毕业后的就业活动。 智联招聘等机构几年前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3%的女性“想成为技术专家”,男性的选择指数略高,但只有7%。 另外,在调查中,“90后”选择“成为技术专家”的比例更低。

中科院一位研究员日前在对北京市10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中更证明,在9个未来的希望职业中,选择“科学家”的人数排在倒数第三,排名高于工人和农民。

“成为科学家”为什么会失去吸引力

个体的职业选择主要受内心的呼唤、社会诱惑、社会评价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影响。 很多人可能会为了社会评价而放弃内心。 例如,用名利衡量,成为明星可能比成为科学家更光明。

孙晓认为,学业和职业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高中生未来的择业标准首先是适合自己,其次是收入、稳定性、能力发挥、就业环境等。 根据这些标准,科技职业的吸引力不如公司管理者等与经济相关的职业,也不如设计师等时尚职业。

“中国学生期望进入科学领域的比例仅16.8%”

“在价值观的变化中,可能有更深的影响因素。 ’孙云晓解体后,青少年不想从事工作负担重或需要牺牲的职业,但学习科学或从事科技职业恰恰给人这样的印象。 另一种青少年越来越倾向于优先花钱,科学技术没有被认为是收益率足够高的职业。 此外,为了适应越来越不明确的未来社会,许多青少年可能认为掌握越来越多的政治学和经济学知识比科学更重要。

“中国学生期望进入科学领域的比例仅16.8%”

“教育”不再“教授”科学的乐趣

还有其他问题吗?

研究表明,儿童早期对科学的兴趣有助于预测其是否从事后续学习和科学行业工作,大部分人的科学兴趣在14岁之前就确立了。

知名创意老师北京景山学校的吴俊杰说,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乐趣,老师如何刺激和诱惑他们的好奇心,把他们带到科学的大门?

但是,事件并不能完全使人满意。

在每三年举行的pisa测试中,将与世界上15岁的学生进行比较,以进行数学、阅读、科学的判断。 “情境化”是pisa的特色,每个问题都是包含大量科学知识的社会情境。 此次,韩国在总分排名第10位,获得高分的学生比例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运用知识处理情境中的“真题”的能力。

“中国学生期望进入科学领域的比例仅16.8%”

吴俊杰说,在我国科学教育总是以“教”为中心,只有很少一部分科学教师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之间。 “科学教育的目的当然不是把每个孩子培养成科学家,而是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探索,像工程师一样动手实践,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能够根据证据得出结论。 而且,他们对自然中越来越多的事件感兴趣。 ”吴俊杰说:“成千上万的人在‘教’的过程中不能失去他们的科学乐趣。”

“中国学生期望进入科学领域的比例仅16.8%”

中国教育学会科学分会秘书长蔡矛表示,要想让孩子喜欢上科学,就必须从中小学的课程开始。 全社会科学素养的提高,应该从中小学校的科学课抓起。

(科技日报北京1月12日电)

来源:UI科技日报

标题:“中国学生期望进入科学领域的比例仅16.8%”

地址:http://www.ulahighschool.com/uikxjs/181.html